高中三年级历史必学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

点击数:608 | 发布时间:2025-02-08 | 来源:www.lzldqc.com

    成功者一般做事大方大大咧咧,踏实勤勉,肯于付出。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我的经验,一步步构筑将来的梦想。追随可以改变你命的那颗星,那颗永远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耀时,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请谨记,只须你坚持不懈,终的目的总能达成。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给大伙收拾的《高中三年级历史必学一第五单元复习测试》,供大伙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


    第I卷(选择题)

    1、选择题:

    1.党中央作出进步原子弹、导弹的策略决策,其主要为了:()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

    C.与美国争霸D.用于光复台湾

    2.“两弹一星”是指:()

    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

    3.因为对两弹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赵忠尧

    4.中国在空间技术范围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准命中目的

    D.国内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5.标志着中国学会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

    A.“神州一号”飞入太空B.“神州三号”飞入太空

    C.“神州五号”飞入太空D.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6.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创造”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7.“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如此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的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备*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不过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成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离得远远的饥饿。这位人物是:()

    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王淦昌

    8.国内科技收获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9.下列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C.世界上第五个学会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世界上第五个学会核能发电技术的国家

    10.毛泽东正式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结束后

    11.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代表中央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作了“双百”方针的报告,指出这一方针是:()

    ①依据中国的具体状况提出来的

    ②是在承认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是在国家飞速进步经济和文化的迫切需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2.20世纪50年代在“双百”方针的引导下,出现来的文静作品不包含:()

    A.杨沫的《青春之歌》B.柳青的《创业史》

    C.贺敬之的《雷锋之歌》D.贺敬之的《中国的10月》

    13.“双百”方针遭到紧急冲击和破坏,文静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中

    14.中共xx届xx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缘由是:()

    A.*、*两个*集团被粉碎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看重D.“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15.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促进了国内文静和科研事业的兴盛D.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16.建国后文静工作的主要教训是:()

    A.文静需要本质与人民生活B.文静需要为党服务

    C.文静需要为社会主义服务D.文静问题不可以当作政治问题讨论

    17.“*”期间,因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国内的科研和经济建设都获得了肯定的收获,主要表目前:()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科技事业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是什么原因主要有:()

    ①准时拟定科技进步策略②科学家的自主革新精神

    ③科技工作者的长期艰苦努力④集中财力和科技力量协作攻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9.1980年,中断2024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1、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样的情况反映了:()

    A.大家相对更喜欢美术片B.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

    C.大家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D.“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20.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①成立人教社②召开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拟定德智体全方位进步的教育方针④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规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1.“×××,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常识年轻人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有哪些用途

    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要紧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考试招生规范为该每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会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2.改革开放将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增设新兴边缘学科②打造学位规范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规范④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右图“期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

    “科教兴国”的要紧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大中等教育D.进步高等教育

    2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进步需要超前性B.教育的进步要合适本国国情

    C.教育的进步需要加大国际交流D.通过教育的进步提升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优势

    25.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多数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教育10年,如此做的主要用途是:()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B.支持落后区域教育

    C.推行科教兴国策略D.加大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进步

    第II卷(非选择题)

    2、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试述材料1、2、三中国内获得的科技收获及意义。(5分)

    (2)为获得以上科技收获,国内拟定的相应的策略规划是什么?(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突飞猛进,有力地推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以下图片展示的是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大技术突破的部分成就。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选出你觉得对人类影响重大的20世纪两项科技成就,并说明每项入选的原因。(6分)

    (2)试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范围获得的重大收获(至少5项),并以其中一项为例说明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春季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年代,有很多学说自由争论。目前大家也需要这个,在中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预他们。在刊物上可以说各种建议。

    ——毛泽东《双百方针》

    材料2、马寅初表示:“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老婆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3、在当代中国,进步先进文化,就是进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家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进步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出色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革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视线新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那些问题?导致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分)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打造政权的第伟大尝试是

    A.宪章运动B.俄国2月革命C.巴黎公社D.俄国10月革命

    2.10月革命具备划年代的意义,正确的讲解是

    A.*了沙皇专制统治B.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

    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D.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法兰西内战》D.《4月提纲》

    4.从社会进步和规范革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诞生D.俄国10月革命胜利

    5.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第一国际B.巴黎公社C.10月革命D.五四运动

    6.1871年的巴黎公社

    A.宣告了社会主义规范的诞生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是第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进步

    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要紧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打造

    C..第一国际的成立D.10月革命的爆发

    8.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与傅立叶、欧文并称为19世纪初中三年级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亚当斯密D.圣西门

    9.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进步还非常不够……还没工人政党……大部分工人甚至还不非常了解我们的任务和达成这类任务的办法。”列宁觉得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B.没出现工人运动

    C.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不拥有*资本主义规范的条件

    1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运动的兴起B.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巴黎公社的打造

    11.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大家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是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打造政权的第伟大尝试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年代

    ③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2.图3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初中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②它说明了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在历史常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假如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进步,资本主义的弊病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进步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什么国家和区域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15.无产阶级的革命开始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巴黎公社的打造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16.《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现存的社会规范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A.打造资产阶级共和国B.打造无产阶级专政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打造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17.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

    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创造

    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能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18.“鉴于到现在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的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职员的高薪金不能超越一般技术工人的薪资。”上述材料应该源于

    A.《共产党宣言》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巴黎公社的革命手段

    19.马克思、恩格斯说:“因为阶级对立的进步是同工业的进步步调一致的,所以这类创造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类条件。”“创造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20.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目前()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高权力机关

    C.政府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的军队

    21.列宁说:“假如没战争,俄国或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世界大战是俄国10月革命爆发的根本缘由

    B.第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第世界大战就没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需要拥有“有战争”这个条件

    22.右图是列宁在192024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用的

    假身份证。列宁用此身份证时直接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

    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打造

    C.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

    23.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含()

    A.没收地主土地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用

    C.达成土地国有化D.减轻封建剥削

    24.“临时政府已被*。国家政权已转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发布这段文告只能是在()

    A.巴黎公社成立之时B.俄国2月革命中

    C.第世界大战爆发之初D.俄国10月革命中

    25.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它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探索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被压迫民族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D.广大第三世界联合反对霸权主义的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26.(15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历程了很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察看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图2《共产党宣言》图3巴黎公社图4攻占冬宫

    ⑴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2分)

    ⑵2006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妨碍了国家进步,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以外”。结合所学常识对这一看法作出评价。(10分)

    ⑶俄罗斯历史研究所还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葬,该声明令俄这会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倘若你是一位俄罗斯国民,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27.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历史的要紧办法。试运用这类办法剖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进步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史料研习

    “10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实践性试验。”

    “所有以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达成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总结概括10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习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我们的看法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全部现存的社会规范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2、历史表明我过去错了,大家当时所持的看法只不过一个幻想,历史做的正要更多,它不只消除去大家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所有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3、但因为如此有效果地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法应开始被使用,并且飞速获得进一步的进步……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收获更甚于害怕起义收获。

    材料四现在俄国的特征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因为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征是:一方面有尽可能公开活动的可能,其次没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4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法是如何认识的?(1分)缘由何在?(2分)

    (2)材料2、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法又是如何认识的?(1分)依据材料说明理由。(2分)

    (3)材料中列宁是如何总结当时的历史特征的?(2分)因此他倡导如何夺权?(1分)事实上如何夺权?(1分)致使这样的情况的重点原因是什么?(2分)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